鼻頭角地如其名,為東北角海岸突出海面的-岬角,與台灣本島最東的三貂角和最北的的富貴角,合稱「北台灣三角」。
鼻頭角公園有三條串聯的步道,包括:濱海線、燈塔線以及稜谷線,全長約3.5公里,全程步行時間約需 2至3小時, 是一條充滿知性的健行路線,
遊客可藉由觀察鼻頭角特有的景觀,體認千百萬年來海水與岩石之間的消長,以各種差異侵蝕作用之下所造成的地形、地質。
前往鼻頭角健行的遊客可於龍洞灣公園出發走濱海線步道,或由鼻頭人行天橋出發走燈塔線步道至鼻頭角燈塔,返程再走稜谷線步道至鼻頭漁村。
濱海線步道 濱海線步道是一條最能領略東北角地質、地形景觀之美的路線,從龍洞灣公園沿著海蝕平台至鼻頭角正下方海濱為止,在海天亭與望月坡也有石階與木階可串聯至燈塔線步道。
在這條步道可觀察到豐富的海蝕崖、海階、豆腐岩、蕈狀岩、蜂窩岩、魚背岩以及地層向斜構造、交錯層等地質景觀。在海蝕平台上伏地仔細尋找還可發現地質時代留下來的骨骼、牙齒、外殼...等遺跡以及數千萬年來海濱生物的足跡、鑽孔、覓食、排遺、逃敵而形成的生痕化石。
輕輕翻動的石塊底部或縫隙,還可發現玉黍螺、青螺、笠螺等螺類,以及石蓴、藤壺、牡蠣、蟹類、寄居蟹、海葵、海鞘等海濱生物的蹤跡。
燈塔線步道 燈塔線步道從鼻頭國小直至鼻頭燈塔為止,是一條沿等高線所築的健行步道,沿途有許多小地形、植物種類、特殊地質景觀可觀察。鼻頭國小的高度約50公尺左右,沿著山坡小徑上山,道路兩旁可見林投、蟛蜞菊等海濱植物,順著山稜線前進,兩側是壯闊的海洋,途中可在海天亭稍作休憩,享受襲襲的海風,由此可俯視海蝕平台上的豆腐岩、蕈狀石以及遠方的龍洞岬等天然磅礡的景觀。 此趟鼻頭角公園之旅, 因燈塔後段坍方, 禁止進入, 留待下次再訪
接著繼續前行,便是地理上稱為「小階地」的望月坡了,綠草如茵的望月坡是夏季的白天和夜晚看海望月的好地方。步道的盡端,純白色的鼻頭角燈塔,像巨人般的聳立,默默的守護著這個台灣的最東北端,燈塔始建於日據時代,二次大戰時曾遭盟軍炸毀,至台灣光復後重新改建,燈塔高12.3公尺、燈高65.3公尺。
稜谷線步道 由聽潮營區至鼻頭海濱社區的稜谷線步道,沿著鼻頭岬稜線築階而成,步道略有坡度,緊臨著海岸視野相當良好,沿階而上兩旁的低海拔植物相伴在側,不時還可聽見海浪拍打著岩壁的聲音,和緩的海風迎面吹拂而過,走起來不會燥熱,讓人十分心曠神怡。行至陡崖邊,除可體驗海闊天空的情境外,極目遠眺最左邊是三貂角,其次是龍洞岬,而順著山勢望去可以看到和美山、草山、燦光寮山、半平山、無耳茶壺山、基隆山等綿延不絕的層巒山峰融於天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