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Dictyoph ora multicolor Berk. & Br.
科名:鬼筆科 (Phallaceae)
屬名:竹蓀屬
分布:春夏季時,中低海拔竹林地或闊葉林地上單生或群生。
生長形態:
中至大型菇菌。
幼菌為卵形,具包被,成熟時,包被開裂,首先伸出白色或稍帶淡黃色之海綿狀菌柄,而包被則殘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
菌柄上部為鐘形菌蓋,其表面具顯著網格及綠褐色黏性孢子,頂端具穿孔。
由菌蓋下方伸展開黃色至橙黃色菌裙,此豔麗之菌裙,為本菌與享有菇后之譽的食用菌──長裙竹蓀Dictyophora indusiata 最大區別所在(後者菌裙為白色)。
本菌為單生至群生性腐生菌,常於菌裙展開後幾小時內凋殘或為蟲蛀食殆盡。
用途:為毒菌,不可食用。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
http://tesri.coa.gov.tw/show_mushroom.php?id=177
‧中文名稱: | 虎耳草 更多虎耳草 |
‧英文名稱: |
Saxfrage |
‧學名: | 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 |
‧科名: |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屬(Saxifraga) |
‧別名: | 金線釣芙蓉、錦耳草、豬耳草、石荷葉、老虎耳、天荷葉、獅子草、佛耳草、蟹殼草、紅線草、月下紅、金絲草、耳朵紅、銅錢草、系系葉、金絲荷葉、絲棉吊梅、耳聾草、金錢荷葉、金線蓮、石丹藥、絲絲草、搽耳草、貓耳朵、耳朵草、紅絲絡、紅線繩、水耳朵。 |
‧原產地: | 中國及日本。 |
‧分布: | 十七世紀時由華南引入台灣,在中、北部中、低海拔的陰濕地帶相當常見。 |
‧用途: | 1.觀賞用:葉形肉質,葉形搶眼,花朵奇特,常被種為觀賞用植物。2. 食用:可炒食或煮食。3. 藥用:性味:全草:微苦、辛、寒,有小毒。效用:全草:袪風,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治風疹,吐血,治中耳炎,咳嗽,咳血牙痛,瘰癧,凍瘡,濕疹、皮膚瘙癢,癰腫疔毒,蜂蝎螫傷。葉:鮮葉搗汁滴耳內,治耳疾、中耳炎;內服治小兒百日咳。 |
‧莖: | 高 14~45 公分,具走莖,全株被毛,細長柔弱,紫紅色,落地後又生新株。 |
‧葉: | 葉基生及莖生,肉質,具長柄,長可達 21 公分,腎狀圓形,長 1.7~7.5 公分,寬 2.4~12 公分,邊緣波浪形或淺裂,且有鈍齒,上面綠色,沿脈有蒼白色條斑,下面常帶紫紅色或有斑點,兩面被長伏毛。 |
‧花: | 花春夏開放,白色至粉紅,紫或黃色,多朵排成圓錐花序,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 15~45 公分;萼片 5,分離,卵形,稍不等大;花瓣 5,有紫斑或黃斑,上面 3 片較小,卵形,長 0.28~0.4 公分,下面 2 片大,為純白色,披針形,長 0.8~1.5 公分;雄蕊 10 枚,2 輪;心皮 2 枚,基部合生,花柱 2。花期在二至五月間。 |
‧果實: | 蒴果卵形,2 室,具 2 喙,自花柱間開裂,長 0.4~0.5 公分;種子多數。 |
‧特性: | 多年生草本,偶一或二年生,高 14~45 公分,具走莖,全株被毛,細長柔弱,紫紅色,落地後又生新株。葉基生及莖生,肉質,具長柄,長可達 21 公分,腎狀圓形,長 1.7~7.5 公分,寬 2.4~12 公分,邊緣波浪形或淺裂,且有鈍齒,上面綠色,沿脈有蒼白色條斑,下面常帶紫紅色或有斑點,兩面被長伏毛。花春夏開放,白色至粉紅,紫或黃色,多朵排成圓錐花序,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 15~45 公分;萼片 5,分離,卵形,稍不等大;花瓣 5,有紫斑或黃斑,上面 3 片較小,卵形,長 0.28~0.4 公分,下面 2 片大,為純白色,披針形,長 0.8~1.5 公分;雄蕊 10 枚,2 輪;心皮 2 枚,基部合生,花柱 2。蒴果卵形,2 室,具 2 喙,自花柱間開裂,長 0.4~0.5 公分;種子多數。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 搜尋 虎耳草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