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葉金花學名Mussaenda parviflora Matsum.、Mussaenda pubescens Ait.f.,英文名Buddha's Lamp,茜草科玉葉金花屬藤狀小灌木植物,又稱白紙扇、白紙角、白頭公、白甘草、野白紙扇、毛玉葉金花、山甘草、土甘草、涼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黃蜂藤、白葉子、涼藤子、涼茶藤、大涼藤、小涼藤、黏滴草、白茶、白梅,原產於亞熱帶地區、中國南部、琉球、日本,莖藤本狀,小枝蔓延,初時被柔毛,成長後脫落,單葉對生,卵狀矩圓形、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嫩尖,全緣葉,葉面無毛或被疏毛,葉背被柔毛,具短柄,托葉三角形,先端漸尖,二深裂,被柔毛,聚繖花序,頂生,花多數,單性,雌雄異株,有毛茸或近似光滑無毛,花萼二型,筒狀,與子房相連,五裂,花序中的邊生花,其花萼裂片中有一枚特別大型,呈花瓣狀,這花瓣狀之花萼裂片卵形,白色,先端銳尖,基部漸狹,其他四枚線形,花冠漏斗形,黃色,外面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內面密生黃色毛茸,先端裂片五枚,卵形,雄花的雄蕊五枚,著生於花冠開口,花絲甚短或無,花藥圓柱形,退化雌蕊存在,花柱甚短,雌花的花柱細長,柱頭二裂,子房二室,退化的雄蕊著生於花冠近中部處,漿果,橢圓形,先端截斷狀,熟果紫黑色,種子多而細小。
玉葉金花可消熱解暑、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固肺滋腎、活血化瘀、利水止腫,可治瘧疾、肺熱咳嗽、腰骨酸痛、腎炎、瘧疾發熱、感冒、中暑、咽喉炎、胃腸炎、泄瀉、痢疾、腎火水腫、溼熱小便不利,外用可敷腫毒、瘡瘍、膿腫、跌打、毒蛇咬傷。
「大葉玉葉金花」與「毛玉葉金花(玉葉金花)」相似,差異判別:「大葉玉葉金花」葉寬於8cm,「毛玉葉金花(玉葉金花)」葉窄於7cm。
‧中文名稱: | 金露花 更多金露花 |
‧英文名稱: | Golden Dewdrop,Creeping Sky Flower |
‧學名: | Duranta repens Linn. |
‧科名: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金露花屬(Duranta) |
‧別名: | 金露華、假連翹、台灣連翹、苦林盤、小本苦林盤、洋刺、番仔刺、花牆刺、如意草、籬笆樹、苦樂槃 |
‧原產地: | 南美洲,相傳是明朝時代西班牙人引進台灣栽培的。 |
‧分布: | 台灣本島普遍栽培為綠籬。陽明山區多少呈馴化狀態。 |
‧用途: | 1. 綠籬:普遍栽培為綠籬材料。2. 觀花賞果植物:夏秋季開花,花淺紫色,能結果,成熟果色鮮黃,聚生成串,觀花賞果,逸趣橫生。3.藥用:根莖可入藥,果可食。性味:果實:甘、微辛、溫,有小毒。效用:果實:截瘧,活血止痛。治瘧疾,跌打損傷;根:止痛,止渴;葉:活血消腫,散瘀,解毒。治跌打瘀腫,癰腫。 |
‧莖: | 分枝多,小枝方形,長而下垂。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 5 公尺。 |
‧葉: | 葉對生或叢生,葉腋間常有刺。 |
‧花: | 總狀花序腋出或頂生,萼 5 裂,有毛、花冠藍紫色,雄蕊 4 枚,隱藏在花冠筒內側,花絲具有腺毛,柱頭頭狀。夏秋季開花,花淺紫色,能結果,成熟果色鮮黃,聚生成串,觀花賞果,逸趣橫生。花卻可做為興奮劑,是一種中藥材。 |
‧果實: | 核果球形,長約 1 公分,直徑約 0.8 公分,成熟時橙黃色,內有種子 4~5 顆;具有宿存的花萼。 |
‧特性: | 常綠灌木、葉對生或叢生、夏秋開花,花色紫色、球形果實。分枝多,小枝方形,長而下垂。容易被小孩誤食,會造成腹痛腹瀉、昏昏欲睡、發燒、痙攣等症狀。此類植物園藝栽培種,尚有白花金露花及斑葉金露花。性耐修剪而分枝力強,因此常用作綠籬樹。 |
‧其他: | 金露花的名字,是因為它美麗成串的金黃色果實而來的,一顆顆圓潤晶瑩的果實,有如串在一起的金色露珠,在陽光下亮眼而奪目。原產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島,臺灣引進廣泛栽培。具有白花、金心、金葉、斑葉等數個園藝栽培品種,喜日照充分之處。 |
蕾 絲 金 露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