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ヨンの鐘-渡辺はま子(わたなべはまこ)
1941年7月(昭和16年)
作詞:西条八十作曲:古賀政男
あらし吹き巻く 峯ふもと 山麓狂風暴雨大作
流れあやふき 丸木橋 獨木橋可能流失岌岌可危
渡るは誰ぞ うるわし乙女 渡橋的美麗少女是何許人也?
紅きくちびる ああサヨン 紅紅的嘴唇,啊啊!莎韻
晴れの戦に 出てたまふ 整裝出發參與神聖的戰爭
雄雄しき 師の 君 なつかしや 英勇的老師你,令人懷念呀!
担う荷物に 歌さえほがら 挑著行李,開朗唱著歌
雨は降る降る ああサヨン 雨下個不停,啊啊!莎韻
散るや嵐に 花ひとえ 於暴風雨凋零的一朵花蕊
消えて哀しき 水けむり 於水煙之中黯然消失
蕃社の森に 小鳥は鳴けど 在部落的森林裡,小鳥也為之悲鳴
何故に帰らぬ ああサヨン 可是為何不回來,啊啊!莎韻
清き乙女の 真心を 對於清純少女的誠摯之心
誰か涙に 偲ばざる 有誰含淚思念?
南の島の たそがれ深く 南方島嶼之上,夜幕已深
鐘は鳴る鳴る ああサヨン 鐘聲響徹雲霄,啊啊!莎韻
小戴無忌集:
『サヨンの鐘』是渡辺はま子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其實此曲與台灣有著相當大的干係,其中譯一般為「莎韻之鐘」、「莎鴛之鐘」或「莎勇之鐘」。
此曲所敘之故事背景為1938年台灣日據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的リヨヘン社(現今是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澳花村、寒溪村等村利有亨部落),
莎韻是一名泰雅族的少女,因協助日籍教師扛運行李,而不幸失足溺水。
台灣總督為褒揚其義行,特於當地頒建立紀念桃形銅鐘,即所謂莎韻之鐘。
然而說穿此事僅是當時一則地方新聞而已,於1938年9月29日,當時台灣第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刊出簡要新聞報導,
其標題為「番婦溪流に落ち,行方不明となる」,翻成中文就是「部落婦人落溪,行蹤不明」,日日新報於此報導中,僅以數行字約略敘述,
17歲部落少女莎韻為了送別田北正記警手,協助搬運其行李下山經過武塔南溪時,不慎失足墜落溪中,而導致下落不明。
然而台灣總督府小題大作,利用此小小的新聞事件,刻意渲染來宣揚其理蕃政策的成功,且使其與「國歌少年」並列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樣本。
不但如此,台灣總督府更舉辦一系列相關紀念的宣傳活動,如立碑、畫像、話劇、演唱、作曲等等。
其中以「佳話サヨンの鐘」的活動紙劇與「サヨンの鐘」歌曲兩項活動最為人所矚目。「サヨンの鐘」由西條八十及古賀政男兩大巨擘聯手打造,
交由於40年代紅極一時的日本名歌星渡辺はま子演唱,該歌曲發行後不久,即風靡港、台、日、滬等地,後來成為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及粵語歌曲「每當變幻時」的原曲。
有趣的是,霧社事件罹難之日本老師遺族,也是40年代日本知名歌手佐塚佐和子,曾自1941年至1945年間於台灣巡迴演唱「サヨンの鐘」。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為了更落實皇民化的教育,台灣總督府特地要求知名台灣作家吳漫沙為莎韻立傳,且還出資委請松竹電影公司拍攝電影「サヨンの鐘」。
由李香蘭擔任莎韻一角,1942年正式於台灣中部的霧社開拍,並於翌年於台、日、華北、上海及滿洲等地上映。
李香蘭除了主演該「サヨンの鐘」電影外,也主唱電影主題曲「サヨンの歌」,而此首渡辺はま子演唱的「サヨンの鐘」,卻僅成為該電影的插曲之一。
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的唱者頗眾,但後來蔡琴重新詮釋並收錄於2003年3月發行「機遇」這張專輯裡,「機遇」是音響玩家口中非常著名的試音天碟,
尤其是「月光小夜曲」一曲,不少玩家拿來測試及調整音響。
「サヨンの鐘」-渡辺はま子
「月光小夜曲」-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