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過後春節即將倒數計時中 , 住家旁的 媽祖 廟 往年都會於尾牙當天 (12/16 )
聘請 書法老師或書法志工 , 在廟庭廣場以毛筆當場揮毫 , 並將書寫完成的春聯免費分送給鄉親
春聯是傳統中國社會特有的特色 , 它融合書法 . 文學與藝術之美除ㄌ可以欣賞其書法藝術外 , 文字的意涵更是一大藝術
春聯是台灣新年習俗中, 最重要的表徵 , 人們都於除夕之日, 在門口 . 窗前 . 米缸 . 雞舍 . 豬圈及家中其他適合張貼之所
貼上鮮紅的春聯, 象徵 . 期待新年吉祥如意. 五福臨門 . 鴻運開泰 . 財源廣進
我摘錄幾個有關“春聯”小故事,與朋友們共同分享“春聯”耐人尋味的內涵,以及寫 "春聯 "人驚人的睿智
解縉對春聯
解縉自幼好字,出口成章。這年春節,他在後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就命僕人把竹子砍了。
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員外聽了,非常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改成為:“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紀曉嵐釋春聯
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有一次,他春節回家探親,鄉里有一家三兄弟請他寫春聯,他寫了一副“驚天動地門戶,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的春聯。
這一來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個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紀曉嵐回京查問,紀曉嵐回道:“春聯是我寫的沒錯!
這家老大是賣炮仗的,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集市上管鬥的,成天‘一鬥、二鬥’地叫,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賣燒雞的不是‘先斬後奏’嗎?”一番話說得乾隆也笑了。
全家湊對聯
古時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討個吉利。年三十晚上,父親的兩個兒子商議說:“堂上要貼一副新春聯,現在咱們每人說一句吉利話,湊出一副春聯來。”兩個兒子點頭稱是。父親先捋著鬍鬚念道:
“今年好!”大兒子想了想也念道:“倒楣少。”二兒子接著又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稱讚了一番,就由父親執筆,寫了一條沒加標點的長幅,貼在堂屋的正中。
第二天,鄰居們來拜年。一進門,看見那副春聯,大聲念道:“今年好倒楣,少不得打官司!”
少爺
從前有個少爺,平日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把他父親留下的遺產都花光了,臨近年關,連柴米也沒有。除夕夜,這窮困潦倒的少爺寫了一副對聯自嘲,貼於門口:“行節儉事,過淡泊年。
”村上有位老學究讀後,慨歎不已,在對聯的聯首各加了一字,成了:“早行節儉事,免過淡泊年。”
“蜘蛛因巧故含絲”,這些 灸人口的出名“春聯”,體現出作“春聯”人獨特的意境與巧奪天功的才智,很是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